腳下沒鞋窮半截。這話放到汽車上同樣適用,如今一輛好車的輪轂肯定不會小,改裝的時候輪轂也是很多人的第yi個切入點。因為不但愛車一下子帥氣很多,而且對于汽車性能的提升也是簡單和直觀的。
輪子,在行駛過程中承受著重要部分的載荷,被視做人類古老而重要的發明之一,以至我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并論。實際上,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車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
一、木頭輪轂
可考證的車輪的發明時間大約在公元前 3500年左右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然而有記載的人類文明遠不能體現車輪歷史的悠久,真正的車輪起源可能要從石器時代起,那時的車輪其實就是一個圓木樁,原始人類用幾個木樁并排被放在承載物品的下方以向前滾動,但不能持續穩定的向前也成為了難解的問題。
于是祖先在曾經使用過的輕撬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用一根長棍貫穿于兩個圓木樁中間,放在平板之下,解決了方向的問題。
為了使其更加穩固平順,易于操控,且提高效率,輻條的設計開始出現。在公元前1世紀,羅馬人將木條用來支撐木輪,不僅節省了原材料,而且使車輪變得更輕,更便捷。在古老的東方,我們的祖先們也同樣做了此類改進,在秦陵兵馬俑墓葬坑中能看到各類戰車的車輪樣式。
二、鋼鐵輪轂
隨著科技發展,出現了我們非常熟悉的鋼輪轂。19世紀末,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金屬鑄造工藝已經相對成熟,輪輞、輪轂、輻條開始合為一體。不久之后,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輪胎工藝的發展,我們非常熟悉的鋼(鐵)輪轂出現了。
一開始的鋼輪轂看起來顏色較暗,款式沉重樸實,樣子也不美觀,但其優勢在于金屬硬度,適合崎嶇顛簸的道路。
后來,隨著工藝的進步,鋼圈輪轂的樣式也開始多樣化。但是,人類對美觀的需求是無止境的,沒過多久,就有人發明了一個叫輪轂蓋的東西。輪轂蓋本身是不具備承載功能,只具有保護和裝飾功能,于是車廠就可以將自己對車子的定位和個性化需求用不同設計的輪轂蓋以實現,且還能隨時更換。
這些輪轂蓋基本都是使用不銹鋼或鐵沖壓而成,再通過電鍍工藝讓其看起來更華麗。而具體的分類主要分為全覆蓋式和半覆蓋式。全覆蓋式用于覆蓋整個鐵圈,設計會相當講究,主要用于豪華車,而半覆蓋式則只覆蓋鐵圈的中心部分,主要用于廉價車款為主。
到了現代社會,人們已經不需通過輪轂蓋來遮掩輪轂樣式不夠精美的缺點,而是在生產輪轂前就可以設計,再利用各類先進技術直接將輪轂制造成各類精美的樣式,因此也誕生了一大批令人驚艷的輪轂。鋁合金、鎂合金等新材料的使用,更是讓輪轂在擁有美觀同時也有著極高的強度,提升了輪轂的觀賞性和安全性。